面對品牌碳足跡要求、國際法規與市場的 ESG 壓力,再生塑膠材料的導入成為主流方向。但對射出加工現場而言,再生料的導入是一門技術學問,不只是價格與理念的選擇。
如何讓回收塑膠成為一種「穩定的製程材料」,關鍵在於系統化的分級策略與製程調整能力。
1. 建立再生料分級與應用配對制度
➡︎ 提升回收料使用比例,降低品質風險
2. 搭配高混煉能力與穩定控溫機構
➡︎ 增加可容忍的材料差異範圍,保持外觀與尺寸品質
3. 建立再生料加工數據庫
➡︎ 資料導入決策,提高預測性與換線速度
1. 永續 ≠ 100%的回收料
➡︎ 多數實務案例使用 10–40% 的混料比,平衡物性與環保訴求
2. 在設計階段就討論「外觀合理化」
➡︎ 可接受天然雜色或紋理,轉化為「材料真實感」的品牌語言
3. 要求材料提供基本履歷
➡︎ 材質來源、熔指範圍、過濾細度與添加穩定劑與否,是設計與品保端的重要依據
真正的永續製造不只是「用再生料」,而是「如何讓再生料也能穩定生產」。
從材料分級、製程控制到設計容差與品牌敘事,唯有整體串聯,再生材料才有機會在塑膠射出加工中真正落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