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LAS TECH No.5 再生料不等於便宜料

Insights  ×  Trends

PLAS TECH No.5

再生料不等於便宜料|射出加工現場如何穩定使用回收塑膠?

再生材料不是環保口號,而是一場從分級、製程到設計的全鏈管理挑戰

永續趨勢下,再生塑膠不只是「便宜材料」

面對品牌碳足跡要求、國際法規與市場的 ESG 壓力,再生塑膠材料的導入成為主流方向。但對射出加工現場而言,再生料的導入是一門技術學問,不只是價格與理念的選擇。

如何讓回收塑膠成為一種「穩定的製程材料」,關鍵在於系統化的分級策略與製程調整能力。

再生料應用的四大挑戰

在塑膠射出製程中使用再生料可能面臨的問題

工廠端的三項穩定使用策略

1. 建立再生料分級與應用配對制度

  • 根據來源、顆粒處理、熔指、含雜率建立內部代碼(如:R-PP-A、R-ABS-B)
  • 為每類材料配對適合的產品線與射出參數

➡︎  提升回收料使用比例,降低品質風險

2. 搭配高混煉能力與穩定控溫機構

  • 使用具剪切與混煉段的螺桿結構
  • 加強料管/模具溫度管理,減少局部燒焦與氣體累積
  • 搭配熱流道或快速換模系統,提升穩定量產效率

➡︎  增加可容忍的材料差異範圍,保持外觀與尺寸品質

3. 建立再生料加工數據庫

  • 每批試產皆紀錄射出參數、良率、尺寸偏差與表面觀察
  • 長期累積成為未來換料時的預測依據
  • 可與模流軟體、MES系統整合,形成智慧選料模型

➡︎   資料導入決策,提高預測性與換線速度


給設計師與品牌開發者的實務建議

1. 永續 ≠ 100%的回收料

➡︎   多數實務案例使用 10–40% 的混料比,平衡物性與環保訴求

2. 在設計階段就討論「外觀合理化」

➡︎   可接受天然雜色或紋理,轉化為「材料真實感」的品牌語言

3. 要求材料提供基本履歷

➡︎   材質來源、熔指範圍、過濾細度與添加穩定劑與否,是設計與品保端的重要依據

真正的永續製造不只是「用再生料」,而是「如何讓再生料也能穩定生產」。

從材料分級、製程控制到設計容差與品牌敘事,唯有整體串聯,再生材料才有機會在塑膠射出加工中真正落地。

延伸推薦閱讀...

產品需求、諮詢或合作,歡迎與我們聯繫

聯絡我們
©I-Liang All rights reserved.
Specializing in high-precision injection, offering one-stop mass production service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