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LAS TIPS No.8 你知道厚度會影響變形與咬花嗎?

Insights  ×  Trends

PLAS TIPS No.8

你知道厚度會影響變形與咬花嗎|塑膠件結構設計的基本邏輯

從結構強度、流動填充到咬花表現,厚度不只是數字,而是牽動整體成型品質的關鍵參數
厚度決定了成型表現、結構穩定與質感細節

為什麼「厚度設計」這麼重要?

塑膠不同於金屬,它不像鋁可以整塊加工、也不像壓鑄可以一次澆滿。厚度設計不當,是導致失敗最多的元兇之一。

常見錯誤包括:

  • 中央鼓起、翹曲
  • 表面咬花不均、模溫不一致
  • 模具填不滿、流動斷裂、冷料痕
  • 收縮不均,導致尺寸偏差

厚度設計的五個基本邏輯

① 厚 ≠ 穩:太厚容易造成縮痕與收縮不均

  • 厚度過大 → 冷卻時間變長 → 中央先縮 → 產生凹陷(縮痕)
  • 厚度不均 → 收縮不等 → 翹曲、變形

→建議:

以 2~3mm 為常見厚度基準,避免超過 5mm 以上的大面積厚件

② 薄 ≠ 美:太薄會流不進去,也容易斷裂

  • 壁厚過薄 → 熔膠流動阻力大 → 澆口或細節填充不足
  • 加工壓力高 → 成型週期拉長、成品翹曲機率提高

→建議:

一般射出成型最小厚度約為 0.6~0.8mm,薄件須搭配高流動性材料(如 MFI 高料)

③ 筋條(Rib)≠加強萬能:錯用反而引起變形

  • Rib 太厚 → 容易產生縮痕
  • Rib 太細/太高 → 模具填不滿或翹曲
  • Rib 分布不均 → 冷卻不平衡 → 翹曲變形

→建議:

Rib 厚度為主體厚度的 50~70%、高度不超過 3 倍厚度

④ 倒勾 ≠ 越多越好:不當結構會讓脫模變災難

  • 設計複雜倒勾 → 模具需加側抽或滑塊 → 成本暴增
  • 脫模干涉 → 磨耗快、成品易刮傷

→建議:

設計時優先考量脫模方向,必要倒勾需保留平整滑動結構

⑤ 厚度決定表面表現:咬花、透明度都會受影響

  • 厚度不均 → 咬花深淺不一/光澤不穩定
  • 厚度過厚 → 透明件中央易發霧
  • 模具溫控不良時,表面肌理也會斷裂或模糊

 →建議:

設計透明件、咬花件時預先定義厚度區域,確保模溫與填充均勻

實際案例 × 設計建議

小結:厚度 ≠ 安全值,而是整體成型與結構設計的關鍵變數

好的塑膠設計不是畫得漂亮,而是理解加工的語言。

厚度就是這種語言的第一句話:太厚太薄、忽略收縮、忽略流動,最終都會反映在模具與生產的痛點上。

延伸推薦閱讀...

產品需求、諮詢或合作,歡迎與我們聯繫

聯絡我們
©I-Liang All rights reserved.
Specializing in high-precision injection, offering one-stop mass production service.